言潘小说馆>仙侠>楚氏春秋外传 > 第四十章 夜袭潼关(下)
    薛方仲下朝回到太师府,依然忐忑不安。北疆一战,雪狼军精锐殆尽,几近一年扩充,现在人马不过十万,实力不复从前。潼关地势狭窄,大军难以展开,雪狼铁骑并无用武之地。纯粹守城之兵只需万余,还有近八万雪狼军,大营却是在咸阳郊外,肩负拱卫京师之责。薛方仲一声长叹,还是举棋不定,自己分身乏术啊。是坐镇京师,兼望凉州、汉中?还是率数千精锐亲赴潼关?

    潼关,傍山河立城,城墙高逾十丈。一河,黄河之水在此处两岸陡峭,水急浪涌,形同天堑;一山,童山险峻绵延数百里,大军难以翻越。立关于山河之间,正是扼守在咽喉要地。

    暮色苍茫,楚铮、项千帆等人已攀上童山一处峭壁。众人挤在一起,远眺脚下潼关隐约景象。“诸位,”楚铮再次郑重提醒:“飞落城中,切勿聚集一起。三五人群各自为战,只要城中混乱即可,待城头巨响,再趁乱杀向城门。”都是经历过“风高天黑杀人夜”的武林好汉,大家兴奋点头,只待夜色来临。

    终于夜深,不近十五,自然月光晦暗。时辰已到,楚铮握紧头上巨大风筝横杆,沉声下令:“出发!”说完纵身一跃,飘向远方。在他身后,百十个风筝跟着飞起,渐渐消融在夜色之中。

    楚铮在夜空下缓缓盘旋飘飞,他目力惊人,看到项千帆等人已飘进潼关城内上空,这才调整角度,飞向城头。距城头十丈了,楚铮手上发力,将风筝掷往城外方向,自己借力飘下,轻轻贴在城墙外侧。

    这是整个计划里,唯一不曾向郭怀等人细述的部分:他打算运功震塌一截城墙。如果提前说了,已入天道之秘势难再瞒。

    这一武技是受赵茗的启发,当初在叶门密室内,大长公主只手即震开石门。

    潼关城内混乱已起,远处尽是杀声。守城秦军也有经验,城头值守士兵并不慌乱,只警惕于城外,还好一片寂静。

    楚铮深吸一口气,全力行功。一身龙象之力贯注双臂,贴紧城墙,高速震动,静心感悟城墙巨石的振动频率。不过一息,城头秦兵骇然发觉地动山摇,城墙剧烈晃动,“轰”的一声,屹立百年的十丈高墙已崩塌老大一截!塌落的乱石滚向城外,自是形成一道斜坡,远处紧闭的城门顿时失去意义。

    墙崩即是号令,早已埋伏在城外的两万骁骑军“万胜”之声大作,直奔垮塌之处;反观秦军,已是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封堵。

    楚铮屹立在城墙缺口处,长戟沉重,还在随骁骑营奔来的火龙驹身上。随手拍碎身边巨石,细小石块弹指劲射,周围秦军不及近身即纷纷倒下。楚铮纵跃在数十丈缺口之间,涌过来的秦军横死一片,血肉乱飞,看得城头领兵秦将目眦欲裂。

    城头巨响,城中秦军亦知轻重,不再理会远近骚乱,纷纷赶往城墙缺口;项千帆等人趁机尾随,聚集之后却杀向城门。潼关,终于大乱。

    火龙驹自是比骁骑营诸将先冲到城下,听到熟悉的嘶鸣,楚铮不停飞石拒敌,口中一声长啸。火龙驹闻声如同闪电,顿时跃上缺口斜坡。楚铮飞身上马,伸手一摘长戟,立刻纵马入城。此时身后缺口,骁骑营军士正大量涌入。

    潼关秦军守将不是别人,正是薛方仲侄儿薛长青,他已认出楚铮,情知大势已去。不过自己既然没有战死北疆,亦唯有与潼关共存亡。看到楚铮舞戟冲来城门,薛长青大喝一声,拍马挺枪迎上。

    楚铮双手挥戟,对迎面刺来的长枪只顺势一拨,薛长青顿觉大力袭来,枪已震歪一边,来不及变招,火龙驹马快,画戟突至直入胸甲。薛长青已经感觉不到痛楚,脑中只有最后的懊悔:叔父不放心潼关,带数千人马正在来路上,却是迟了,已通知不及!

    长戟一挑,薛长青尸首直飞半空,周围秦军为之一窒。楚铮一声长笑,马踏乱兵,已冲近城门。项千帆等人正在此处血战,楚铮厉喝一声“闪!”,长戟挥舞范围,沿途秦军血肉横飞。项千帆等人精神大振,顺势冲到城门处,众人合力终于将城门打开。

    秦军已经溃散,楚轩、许唯义诸将带领骁骑营人马清剿城中残敌。楚铮不敢松懈,守在城门处,只等候禁卫、西线两路大军入关。西线大营统领孟德起却是先至。

    “末将见过孟统领!”楚铮横戟端坐马上,只欠欠身而已。按郭怀大将军令,抢关之后,骁骑营即归孟德起节制。

    “恭喜冠军侯,竟夺百年雄关!”孟德先心情复杂,还是出言恭贺。“还请楚将军速速约束本部人马,随我进击咸阳。”

    潼关以西直至咸阳,都属平原,无复险阻。半夜驰道上,薛方仲终于碰上逃散秦兵。雄关竟失,薛方仲心如死灰,再往已是无用,只得拨转马头,返回咸阳。

    咸阳皇宫之中,君臣十数人已乱做一片。一见薛方仲入殿,郑炯再也忍不住怒火:“太师,朕把潼关托付与尔,何以竟失?”薛方仲哽咽难语:“罪臣有负圣恩,百身莫赎。”

    看他神情恍惚,想起十数年来薛太师也算忠心耿耿。郑炯叹息一声:“田祖扬!”

    “微臣在。”

    薛方仲已经不堪再战了,郑炯冷冷开口:“传旨,兵部侍郎田祖扬领定国将军,继任北疆雪狼军统领。田爱卿,朕要你大败赵军,夺回潼关!”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