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潘小说馆>仙侠>永历大帝 > 第三百九十七章:新儒家
    永历大帝第三百九十七章:新儒家

    浩荡荡的船队开始启程。朱骏坐在龙舰上。自然|赖的旅途。除了时而站在船望望海风。看着四周星罗密布战舰随扈两侧。前尾衔接。心绪犹澎湃的大海一般高涨了不少。

    如今一切都上了轨道。广褒的疆土千万的人民无以数计的作坊。和如织的商旅。一似乎都如做梦一般。在七八年的时间里开创出来。现在还缺什么呢'朱骏在这狭小的甲板上反而静下了心。

    直到舰队抵达吕宋进行补给时朱骏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亮光。朱骏猛然从椅上站了起。在摇曳数盏烛光的船舱内不断的踱步。

    第二日。他将跟随而来的官员一起叫到了龙舰上。望着这些恪守中庸的官员。朱骏终于知道了整个大明还缺少什么。

    礼毕之后。百名大小官员按座次分列舱侧。许多官员都是第一次坐船。开始还好。兴致勃勃的站在船上指点碧波海浪。不时还在同僚之间吟上一首小诗。心里yy着回到南京衣锦还乡的风采。可是时间一长。便什么风雅都没有了。上吐下泻。昏天暗的的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因此。许多官员的|色都不太好|。

    骏先是与官们谈起了一些政务。接着话锋一。扫视舱内的百官:“这里有几个翰林院的编修侍读?”

    立即有四五个"员出来。一向朱骏行了礼。

    骏微微一笑道:“朕要翰林院编修一本书。留给后世的子孙。”

    于编书。百官们倒是无动于衷。历朝历代。不管是开创之主还是之王。没有不编书的。最轰动的自然莫过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了编书嘛。也不算坏事。爱编不编。

    对于百官来说自然是爱编不编。可是活的翰林院的侍读侍讲编修。哪里敢出来打油。几个翰林院的官员已开始问了:“皇上打算修什么书?”

    “一册为论道一册为格物。”骏开始语惊死不休了:“论道以理学为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以心学为主格物致知。才能开创百业。繁苍生。”

    在座的官员既有理学的大儒。自也有出自心学门第的。听到朱骏要搞一套理学和心学的结合书。都不由的大跌眼镜。一时间整个船舱内鸦雀无声。

    朱骏自然会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笑道:“理学身。心学致知。修身修德致既是学习士农工商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育栋梁。”

    “这个……陛下。士子们寒窗苦读卖与帝王家。何必要学习士农工商的本领?圣人之道尚不能及时参悟。如何又要潜心猎及杂学恐怕……”提出问题的是礼部尚书。老家伙被同僚们泼了一身的脏水。低眉顺眼的夹着尾巴做了好几天。如今见到朱骏要读书人去学士农工商。一下子又上了火。出来劝导。

    骏挑了挑眉。道:“照王爱卿意思。三皇五是研究杂学出身的咯?小心朕治你大不敬之罪。”

    礼部尚书的思维一下子没有转过来三皇五帝在儒家中好歹也是占据了神位的人物啊但凡登入天子堂。没有几个不以三皇五帝来教育皇上那是什么?那完美的化身。是读书人心目中的理想化身。皇上说三皇五帝也是杂学出身。他便不服了:“敢问皇上。三皇五帝如何心骛杂学?”

    礼部尚书可是读了一辈子经义出身的。从来没有哪本书说过三皇五帝对杂学有过研究。因很有信心的想和朱军辩。若对方不是皇帝。他就差捋起袖子骂战三百回合了。

    朱骏道:“有巢,教民构木为巢。岂不是教万民造房吗?造房是否是杂学?遂人氏教人钻木取火。这难道不是杂学?伏羲氏结绳为网教民以渔。王爱卿熟知经典。总不会认为鱼是正道吧?神农尝百草救治万民。岂不也是旁门左道?黄帝让妻子祖教人民养蚕。命令大臣仓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这些是不是旁门左道?舜帝治水。说到底。治水恐怕也是旁门左道的一种吧。”

    朱骏一连窜的举了无数个例子。这还归功于这个礼部尚书。平日里礼部尚书总是痛心疾首的给朱骏讲三五帝的事迹。希望朱骏能够像三皇五帝一样成为仁君。在朱骏也算是以子之矛攻之盾了。

    礼部尚书被朱骏的一愣一愣。总觉的哪里不对。可是偏偏这又是事实。辩驳不的。

    骏却又开始感叹缅怀了:“想那三皇五帝为了百姓生水的治水养蚕的养蚕学的学医捕鱼的捕鱼。这才有了兴隆。让我炎黄子孙受益无穷。我等后辈自然是不能和三皇五帝并肩的。只能拾了先祖们的牙慧。`学步。争取将三皇五帝所开创百业发扬光大才是正道。理义只能修德。却不能致。朕才倡导百。也要让读书之人去学习士农工商。只有这样。只有有了学识的读书人引导。百业才能兴盛。大明才能万世不拔。”

    骏心里在暗笑。讲道理。理学中的漏洞这么多。还怕朕找不出空子出来?找到一个漏|就痛打落水狗。只要你反驳不出。朕一纸诏令下去。岂是你们这些螳螂所能挡臂的?

    礼部尚书着脖子|回了原位。他仔细一想。觉的皇上说的还真是那么个一回事。可是这个理论与他骨子中根深蒂固的想相互冲撞。让他一时间消化这个道理是不可能的。礼部尚书的脑子里现在正在天人交战。自然没心情和皇上辩了。辩也辩不赢。只能回去继续研究。